叁柒設計 三七设计 Three seven design 我的学习与分享
详细信息
来自:关键字:

拔将军?最具影响的10部华语片

  December 17th,2008 23:23:20   Category : 电影电视
 Click (1399)

来源:http://www.mtime.com/

十全九美:?到极致也赚钱 


从电影本身的水准来看,《十全九美》是一部平庸之作,但它恰好击中了中国观众审美水准的G点,折射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一些颇具代表性的现象。

李湘是《十全九美》背后最大的推手,这位湖南卫视曾经的“当家花旦”深谙娱乐行业的个中规则。她清楚地知道,中国观众需要在电影院里看到什么样的东西。《十全九美》的原则就是,不扭捏作态、不高深莫测,保证十分钟一个笑点,在尽可能小的投资范围里制作出相对精致的作品。

作为喜剧片,《十全九美》的态度十分鲜明,那就是恶搞加小浪漫,这一正一谐的节奏对比贯穿影片始终,可以看出,这是精心控制后的结果。回过头来看看,《十全九美》是内地电影中第一部以“?”来标榜自己的电影,而这个词在内地风靡才不过几个月时间。影片主演黄奕和立威廉都缺乏大银幕的经验,不过好在他俩在电视剧上的人气还算不错,而其他的主演又大多是无名之辈,反倒是客串的嘉宾星光熠熠。

《十全九美》最终拿到了4000万的票房,宣传和发行对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宇春演唱主题曲,导演王岳伦和李湘的关系,几乎所有媒体都在用这两个宣传点来炒作这部电影。据说许多“玉米”为了听李宇春的歌看了不下五、六遍电影。看来,“90后”的购买力虽然尚待市场验证,但却足以为小成本电影营造一定的“保底票房”,这一点李湘看得十分准确。

此外,也许是其他发行商普遍高估了奥运会对电影市场的影响,让《十全九美》这部“敢于吃螃蟹”的小品获得了一飞冲天的良机。

 

即日启程:我们爱看范伟倒霉 


作为青年导演计划的第一炮,《即日启程》的口碑远远高于票房成绩,几乎可以说,这部电影是还未上映的《非诚勿扰》之外,08年最为优秀的庶民喜剧。而在资深大导屡屡创造票房奇迹的现在,内地青年导演如何尽快成熟,独挑大梁,成为了必须要关注的话题。

《即日启程》胜在节奏紧凑,情节安排合理,故事环环相扣,悬念设置得当,意料中有惊喜,这些优点主要得益于剧本的扎实。而作为一部体制内的电影,《即日启程》又合理地回避了黑社会、流氓等不和谐因素,以修车厂老板、装修商取而代之,而双方的利益冲突不变。

看得出主创在这一方面是煞费苦心,在审查制度下合理避重就轻,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网上诸多关于《即日启程》的评论中,范伟一直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名字,他的“老实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他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般的绝妙演技也总是让人每每为之折服。

他和刘桦的存在激活了其他演员的表演,也适时地弥补了导演在一些细节上的生涩。而他们在喜剧片中的号召力,也为影片定下了一个标准基调:老实人遇见倒霉事儿。

刘江的成功并不能说明我们看到了年轻导演的希望,而可以悲观地肯定的是,近几年后创造高票房高话题的电影将依旧出自与张艺谋、冯小刚们之手。但这些江湖老大的事情,总有一条要交给别人做。

 

立春:王彩玲与顾长卫的尴尬

 

虽然仍是妥协的产物,但《立春》依旧是在08年公映的体制内电影中艺术水准最高的作品。遗憾的是,顾长卫没能再次品尝《孔雀》票房的成功,它遭遇的尴尬与王彩玲的命运是如此相似。

《立春》07年在电影资料馆进行了一次点映,那时候这部电影已经从罗马凯旋而归,虽然没有获得大奖,但是蒋雯丽的表演打动了评委,王彩玲这个角色为她获得了从影以来的最高荣誉。随后的半年里,顾长卫和蒋雯丽开始频频受访,影片的宣传逐渐展开,片方小心翼翼地积累着影片的口碑。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年初的冰冻雨雪天气打乱了“立春公映《立春》”的计划,待到影片与观众见面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初夏了。

看过《立春》的观众都会对王彩玲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的傲慢与善良、自负与卑微、丑陋与美丽交织在一起,让许多观众都感同身受。与其说顾长卫是在描写对艺术追求的困境,不如说他是在勾勒所有人在梦想与现实中抗争的无奈。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顾长卫修改了影片的结尾,将王彩玲站在天安门前与收养的兔唇女孩对话改成了她终于站在歌剧院舞台上。

回到去年的那次点映,在影片结束后的观众见面会上,一位观众毫不留情地批评顾长卫的电影是靠边缘题材取悦观众,这给了并不善言谈的顾长卫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蒋雯丽很快用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突如其来的批评。但是面对观众的冷漠,顾长卫显然更加无力,虽然他们为影片的宣传四处奔走,但是最终的票房成绩和影片的整体素质依旧不成正比。

 

保持通话:山寨要有技术含量 


曾经有人觉得,用翻拍作为《保持通话》的卖点是败笔,但不论如何,这部电影的确将一个很西方的好莱坞故事,嫁接成了一个活雷锋英雄救美的中国动作片,其穿越和再生能力显然超过了改编自《哈姆莱特》的《夜宴》。

在翻拍的过程中,陈木胜遇到了许多难题,既有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也有国情所造成的差异,比如在美国找到一部电话打会很难,而在香港可能就没有这样的问题。陈木胜用实际做法告诉我们,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和努力是可以解决的。从国外电影借鉴桥段设计甚至全盘照抄,是香港电影在鼎盛时期经常做的事情。不过在越来越重视版权的现在,这一做法开始变得越来越难操作。也正是这,催生了《保持通话》的出现。

曾几何时,港产时装动作片是电影老板们竞相追逐的类型,而到了现在,这一类的电影日势渐微,只有陈木胜等少数几位导演苦苦支撑着这一面大旗。记得在一次采访中,陈木胜曾经绘声绘色地描绘想来北京拍摄枪战片的构想,但随即又叹了口气,“可惜北京不让放枪,不能为了撞车戏封锁街道。”他提到的是合拍片发展的一种出路,不过目前为止,这还是条死胡同。

在《保持通话》中,我们看到了陈木胜的种种努力。毫无疑问,追车和枪战是他的两大武器,《保持通话》在追车段落中大胆创新,不但强调逼真性,而且采用了造型Q劲十足的福特KA,并以此来制造段落的戏剧张力。而在动作戏上,无论是高速路追车还是片尾的仓库决战,那股真枪实弹的玩命劲头,绝对是香港电影优良传统的延续。

 

长江七号:和周星驰一起变老 


在《长江7号》中,无厘头的搞笑被一本正经的煽情取代,虽然此举让星爷的许多影迷深感可惜,但是这款用父爱浇灌的温情喜剧却宣布了周星驰的彻底变革。这与2亿票房和铺天盖地的七仔玩具相比,更具意义。

从《少林足球》开始,周星驰就一步步酝酿转入幕后,尝试做全职导演。不过似乎观众更愿意把周星驰当作是一位喜剧明星,他们看惯了在银幕上插科打诨,放肆怪笑的周星星,所以星爷的求新求变就显得格外的步履维艰。

周星驰是电影特效的拥趸,无论是《少林足球》还是《功夫》,他都将自己对于喜剧的诉求转嫁到特效上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周星驰摆脱了“无厘头”语言对于喜剧片的地域限制,成功走向海外。《长江7号》的外星狗“七仔”则是周星驰电影特效的最高水平,不但动作栩栩如生、表情惟妙惟肖,并且做到了与演员动作的完美配合。

虽然《长江7号》中也有类似于如花这样周星驰电影的经典元素出现,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搞笑已被推到了次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情感的渲染。在“无厘头"喜剧中,这样的煽情是极为罕见的。周星驰与过去的“决裂”并非一帆风顺,许多观众散场时感到不能完全理解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不是因为它太过晦涩,而是因为它太不“周星驰”了。

曾经有人惊呼,“七仔”这样优秀的卡通形象,片商居然没有开发后产品,其实星爷在影片上映前有开发玩具的意向,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看到满大街的“盗版七仔”,不知道片商是何想法。

 

画皮:小三是这个时代的鬼魅 


中国不缺鬼片,但近二十年来,没有哪部鬼片能够像《画皮》一样引起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且一跃成为主流话题。踩着蒲松龄原著和旧版电影的肩膀,陈嘉上将一个“小三上位未遂”的故事用魔幻古典题材和武侠元素包装起来,并让周迅扮演的女鬼堂堂正正地在大银幕上撕下了自己的脸皮。

虽然陈嘉上一直公开表示新版《画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情故事,但这丝毫没有让观众放下去电影院寻求感官刺激的念头。毫无疑问,恐怖片这一电影类型在内地银幕上的大量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画皮》抓住了这一话题,并且在上映前营造了较大的声势。更难能可贵的是,《画皮》从审查中顺利突围,虽然影片的质量做了一些牺牲,但是陈嘉上依旧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影片的精髓,并且使之成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独门利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影片上映之后,关于“小三”的争论成为影片的第二个焦点,这个在天涯等网站逐渐建立起来群众基础的词语,被人们将其附加价值贴在了《画皮》之上,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女性观众走进影院。

除了投资方,从《画皮》中受益最多的当属周迅和赵薇两大女主角,她们不仅因此片成功摘掉了“票房毒药”的帽子,还依靠不俗演技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样的结果让一开始坚持选择内地明星作为主打的陈嘉上松了一口气,也让投资方在演员的选择上看到了新的可能。此外,《画皮》能够热卖,也沾了题材本身享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光,也昭示了这些题材巨大的票房潜力。而“恐怖片”这一类型的成功上位,也再次验证了华语电影题材的多样化前景。

 

海角七号:奇迹来得正是时候 


一部没有大明星大卡司,事先几乎没有任何炒作,讲述普通人乡愁的《海角七号》,居然成为了台湾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它的出现让人们再次惊觉台湾电影的存在。

《海角七号》的成功,得益于题材赢得了在台湾本岛内民众的极大共鸣,有人分析,由于经济危机,民众情绪低迷,《海角七号》电影中小人物努力生存的毅力,与诙谐幽默的内容,让民众重拾对这块土地的认同。无论是老邮差茂伯,还是年轻的移民后代阿嘉,亦或战后离开台湾的日本人,都具有强烈的指向性,每个台湾人都会在《海角七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海角七号》积极向上的励志题材也为影片成功奠定了基础。受到各种客观不利环境影响的台湾人,纷纷将《海角七号》当作“疗伤”的灵丹妙药,在戏院里寻求慰藉,市民的口碑相传也为影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海角七号》大获好评相呼应,08年台湾电影市场出现了一批口碑市场双丰收的作品,比如《?男孩》《九降风》等。然而,包括魏德圣在内的他们,已多年饱尝融资和发行方面的诸多困难。魏德圣酝酿多年的心血之作《奥德克巴莱》,也是直到《海角七号》票房飘红后才被提到议事日程,个中艰难唯有自己才能体味。

《海角七号》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细节称得上粗糙,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它在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中与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失之交臂。对于魏德圣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坏事。

 

文雀:杜琪峰撒欢儿爽了一把 


杜琪峰的《文雀》拍了四年,在这四年里面,杜琪峰已由一个多样化的技匠,变成一个风格家。而在内地公映过的所有杜琪峰电影里,《文雀》毫无疑问又是最重要的,它在上映前“一刀未剪”的姿态,引起了观众的强烈期待,也让人们更深刻地看到了,内地观众对于电影完整性的渴望。

杜琪峰对于电影形式的探索,极大程度地拓展了自己的创作空间。《放逐》《铁三角》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杜琪峰对于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的处理,以及高度风格化的摄影和剪辑都强烈地烙上了自己的印记。而风格化的映像,在《文雀》中达到了极致。《文雀》拍了四年,完全是随性而发,有灵感就拍,没想法就收工,而到了后期剪辑时将这些素材加以处理综合。镜头依旧精确和准确,而整个影片的结构相对松散自由,似乎就没打算告诉观众一个严谨的故事。林熙蕾在电梯中色诱罗永昌那一段,没有任何语言和色情镜头,单靠一个气球就将情欲的味道弥漫到整个影院。

与杜琪峰在海外的声誉相比,他的电影在内地审查机构的遭遇,又折射出香港导演普遍面临的尴尬。《文雀》上映前“一刀不剪”的宣传语,引起一阵跟风报导,也将观众的胃口吊到最高。但事后有网友悻悻地称,所谓“‘一刀不剪”,其实就是不止剪了一刀。

事实上,这是内地发行方一次颇有预谋的炒作,而且他们早已将之后的官方解释准备好了,“之所以说是‘一刀未剪’,是因为我们拿到的成片就是这样。”换言之,杜琪峰在拷贝送审之前,已经对《文雀》进行了自我审查。

 

李米的猜想: 文艺片也有春天


与《光荣的愤怒》相比,《李米的猜想》使用了更多的明星,并且集合了更为庞大的宣传资源。在这基础下,曹保平的这部电影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和声望,也让一个题材边缘的故事获得了与主流对话的可能。

坊间传闻,《李米》曾经一度遭禁,理由是主人公马冰是一位毒贩,而毒贩是不能拥有爱情的。如果《李米》真的因为这一原因没能进入影院,那他就成了无数所谓“地下电影”中的一部,不过幸好《李米》最后还是在大众面前幸存了下来。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曹保平在其中经历了许多挣扎和妥协。

虽然《李米》的题材并不商业,但是曹保平处理的却一点也不沉闷,这在创作心态上有别于大多数“艺术导演”。曹保平在《光荣的愤怒》中就显示了对于的视听语言使用的自信,而不是像大师们那样故作深沉。此外,编剧出身的他格外注重剧本的打磨,情节紧凑,互相呼应,每一条线索都有着较为明确的交代,虽然在拍摄执行上,曹保平缺乏经验,这导致了他没能将剧本的精髓完全表现出来,但是对于画面节奏的处理,曹保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内地青年导演的佼佼者。

如果《李米》没有周迅、张涵予、邓超、王宝强参演,将肯定不能获得如此范围的关注。《李米》是一个一线明星嫁接小成本文艺片的绝佳范例,出品方华谊运作此片也将观众口碑和媒体宣传集中在一起操作。这样的例子在好莱坞有很多,但在内地掰开手指头页数不出来几个。因为稀缺,所以更加珍贵。

 

赤壁:娱乐至上的巨型战舰 


创下亚洲电影史最大投资规模的《赤壁》像一艘巨型战舰,不仅将《黄金甲》创造的票房纪录撞得粉碎,也带领着华语大片驶向了一个新的历程。虽然电影院里观众的笑声仍然此起彼伏,但大多发自肺腑,而非不怀好意的讥讽。《赤壁》用一种娱乐加励志的姿态,让大片回归到了本来面目。

《赤壁》拍摄过程中遭到了种种劫难,这证明了在一个不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内,拍摄大片的困难和复杂。吴宇森对于梦想的坚持和执拗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胜利,《赤壁》在亚洲地区票房全面飘红,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上部还未下片,发行商已经在期待下部的奇迹了。

在剧本创作阶段,芦苇、邹静之等一流编剧相继被吴宇森“劝退”回家,让人疑惑,不过当影片公映后,观众马上明白了个中缘由:原来吴宇森根本不想将《赤壁》描摹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样的人文画卷。与其说他是在拍《赤壁》,不如说他是将一群小马哥的励志故事搬到了后汉三国,影片所有的戏剧冲突以娱乐为第一要务,忠于史实这样的诉求被退到了次席。

《赤壁》给华语古装大片挖掘四大名著开了先河,尽管它只是从浩瀚的三国故事中截流了一小段,并改动得面目全非,但这种亲近本土文化的姿态,仍然要比以往古装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照搬莎翁古典剧要来得爽快。

吴宇森的努力,不在于要扳着脸讲一个严肃的三国故事,而是用将好莱坞偷师的商业片手段学以致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

上一主题:老鹰和鸭子
[ 资讯评论 ]
暂时没有任何评论!
[ 提交评论 ]
请选择表情
  • 昵称:
  • *
  • 验证码:
  • *点击更换验证码
  • 尚能输入个字符
申明:本网站部分分享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谢谢,另网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在评论中发表违反我国任何法律的,请即时与我们联系(QQ:77132915),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 注:提交评论后,通过审核后方能在网站上显示!]